- [05-31]如意坊|国医大师|纬顺堂中医馆开业
- [06-08]纬顺堂中医馆坐诊预告
- [09-10]喜报|八角楼顺德料理开业大吉
- [06-08]纬顺堂中医馆坐诊预告
- [05-30]美!漓江书院造集艺文空间揭牌仪式暨尘影·张产艺术展开幕
如意坊 2018/4/10 14:04:54 8977次浏览
一提起广西,大多数的印象就是民族多、语言种类多,全区有壮、瑶、苗、侗、仫佬、毛南、回、京等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总人数居全国第一位。汉语方言有粤语、西南官话(桂柳话)、客家语、平话、湘语、闽语六种;壮语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,其中武鸣壮语被公认为全区官方标准壮语;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有苗语、瑶语等,小编来邕数载,很多言亦听不懂,而且因为多民族的原因,民间有许多传说,给广西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。为了体现广西多民族、多习俗的包容共存,小编对“三月三”节日梳理,以不同民族形成专题介绍,为大家一步步揭开广西少数民族的神秘面纱(虽然小编也不咋懂)。
瑶族的先人传说,是古代东方“九黎”中的一支,后往湖北、湖南方向迁徙。
到了秦汉时期,瑶族先民以长沙、武陵或五溪为居住中心,在汉文史料中,与其他少数民族合称“武陵蛮”、“五溪蛮”。
南北朝时期,部分瑶族被称为“莫徭”,以衡阳、零陵等郡为居住中心。《梁书·张缵传》说:“零陵、衡阳等郡,有莫徭蛮者,依山险为居,历政不宾服。”这里的“莫徭”,指的就是瑶族。
隋唐时期,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大部、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山区。所谓“南岭无山不有瑶”的俗语大体上概括了瑶民当时山居的特点。
唐末五代时期,湖南资江中下游,以及湘、黔之间的五溪地区,仍有较多的瑶族居住。
宋代,瑶族虽然主要分布在湖南境内,但已有一定数量向两广北部深入。
元代,迫于战争的压力,瑶族不得不大量南迁,不断地深入两广腹地。到了明代,两广成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区。
明末清初,部分瑶族又从两广向云贵迁徙,这时,瑶族遍及南方六省(区),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局面,具有“大分散、小聚居”的特点。
明中叶以后,部分瑶族由广西、云南进入越南、老挝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,成为他国居民。
瑶族名称比较复杂,有自称28种,他称近100种。
有的自称为“勉”(“人”的意思),也有的自称为“布努”、“金门”、“瑙格劳”、“拉珈”、“炳多优”、“唔奈”、“藻敏”等等。过去又因其起源传说、生产方式、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,而有“盘瑶”、“过山瑶”、“茶山瑶”、“红头瑶”、“花瑶”、“花蓝瑶”、“蓝靛蓝”、“白裤瑶”、“平地瑶”等30余种不同的称呼。按照语言、习俗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,瑶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支系:操勉语的盘瑶支系,又称瑶语支系;操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瑶(包括布努瑶、白裤瑶、花蓝瑶、花瑶和部分红瑶),又称苗语支系;操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茶山瑶和那溪瑶支系,又称侗水语支系;汉语方言支系 。
广西瑶族主要以侗水语支系为主。
于节日杀猪祭社神、山神,吃黄糯米饭,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。瑶族以三月三为“干巴节”,是集体渔猎的节日,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,共享收获的欢乐,后云集于广场,唱歌跳舞,欢度佳节。相传在很久以前,野兽经常出入瑶族村寨伤人、损坏庄稼,为了保卫家园,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守猎、捕杀猛兽,盘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腹部而当场死亡,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,为了记念民族英雄盘古,瑶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记念盘古的日子,取名为“三月三”又名“干巴节”即每年的“三月三”之前,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、捕杀野兽、下河捞鱼摸虾,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。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,煮水后染成红、黄、蓝、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,年复一年,一直传到今天。过去“三月三”,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,以祭奠盘古,即妇女们休息做针线活、男人们读经书、喝酒、娱乐、姑娘和小伙子们却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、纵林里对歌、谈情说爱、玩耍。
相传在很久以前,瑶族居住地时常有“瘟神”祸害,村民们请来八仙,帮助赶走“瘟神”祸害,在“八仙”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战胜“瘟神”祸害。为庆祝这场胜利,八仙在悠扬的山歌声中欣然起舞,动作夸张、诙谐、滑稽,之后,当地群众根据这过程编导了舞蹈,命名为“瑶族八仙舞”。该舞蹈在本地久负盛名,深受百姓喜爱,并传承至今。
由于城市化建设需要,在城镇开发中破坏和丢失了许多原住习俗文化,为了更好的传承和记忆,有许多城市项目承担了这个载体,比如改造中的南宁金汇如意坊将还原出原汁原味的邕州文化,除了广西各种民俗传说再现,还有八桂美食专区等,颇有“一日游遍广西”气质。